新媒体运营,一定要懂得追热点,引热点
“快点,帮我去苏氏布行拼一刀!”最近,热播剧《赘婿》中的热门梗“拼刀刀”火了,拼多多火速来接梗,连注册商标都已经安排上了!2月25日,记者从天眼查APP了解到,拼多多关联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“拼刀刀”商标,最新剧集中的“苏宁毅购”也被苏宁易购申请商标注册。很多网友好奇,注册后,它们会卖啥?拼刀刀拼刀?苏宁卖布吗?
在马尔科姆的《引爆点》里,“个别人物法则”介绍了引爆潮流的三种角色:内行人:即“什么都懂的人”,这个角色对某件事情的狂热,使他所发掘出来的事情成为有价值的。推销员:虽然没有很深的知识,但善于说服、使人信任。这个角色能够把内行发现的东西与人们以简易的语言沟通。联系员:即那种“认识了很多人的人”,这个角色可以把信息快速的散布出去。
所以追热点,追早了也不好,因为事情还没有发酵,追晚了也不行,因为热度已经过去了,只有当事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,新媒体们就可以下场了。
按照热点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,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法。
第一阶段,少数人了解,但有要火的趋势,那就最快速度向不知道的人介绍这件事就好了;
第二阶段,多数人知道了,那就要去找其他公众号没写过的角度,或者依靠标题取胜;
第三阶段,几乎都知道了,寻找反转和冲突,从更细微的角度切入;
第四阶段,大家看多了开始厌烦,那就放弃吧。
看热点在哪个阶段可以靠工具:比如百度指数、微信指数
追了热点,怎么通过写作表达出来了,这里整理了几种办法:
01 陈述事实式
这个比较容易理解,就是把一件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说出来,按照事件顺序整理文章逻辑,主要目的是,让更多不了解这个事件的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比如《你好,李焕英》票房超过45亿了,热点发生的时候,你就结合这一属性写作如下主题的盘点图文案例:
《你好李焕英》票房已经突破47亿,超过《流浪地球》
02 评论式或观点式
如果用户已经知道事情的过程,那么单纯陈述事件本身是不能带来更多的曝光,于是需要尝试用观点或评论的方式,透过现象看本质,内容升华,当然这类文章的前提是,视角独特,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角度。
案例:
《你好李焕英》:影片结局很完美,妈妈抚平女儿内心的自卑与悔恨
03 分析式
分析式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方法,需要作者建立在全局观点基础上,进行写作,这一类写作对作者的要求更高,透过现象看本质,通过全局抓住一个角度,层层深入,以小见大,一般常见于知名杂志报刊,如《南方周刊》,主要是资深编辑主笔,同时这类文章对读者的要求更高,要求读者能够跟上作者的思路。
案例:
《你好李焕英》票房破45亿,贾玲只能分1亿左右?
04 图表式
它算是分析式写作的升级,是建立在对热点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对信息的加工,以比较清晰的展示方式,超强的逻辑表达,帮助读者快速的扑捉到足够多的信息,在大家看得比较多了的图文之后,不失为一种比较有趣的表达方式,而且很容易会被分享,它不好的地方在于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作图,如果你属于不赶速度的追热点可以考虑它。
案例:
一张图告诉你,全国最堵、出门最早的城市在哪里?
05吐槽式
如果你是逗比而且经常看一些冷笑话段子的运营,可以考虑尝试把标题写成段子感觉。
吐槽式的主要写作框架跟评论式一样,找各种素材来圆你的嘈点。区别嘛,就是要文字风格要幽默,篇幅可以不长,但是内容有直击要害,推荐技巧就是配图的时候多用些搞笑表情/图片。
案例:
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是你刷到了宝马,我却只看到了可乐》
当然大家阅读新媒体追热点方式的书籍和文章,不同的笔者有不同的分类角度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主要是多看文章,慢慢就会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。